经络刮痧讲义

作者:jieruntang  日期:2014-03-20  点击:
经脉和络脉的组成,经:路经,络:网络。人体通道。 2、功用:“行气血、营阴阳、决生死、处百病、调虚实”。动行全身气血、网络脏腑肢节,沟通人体内外的能量,{如电能、电脑软件、城市管道。穴位是电扭,红、绿灯}。

经络刮痧讲义

一、绪论

1、定义:经脉和络脉的组成,经:路经,络:网络。人体通道。

2、功用:“行气血、营阴阳、决生死、处百病、调虚实”。动行全身气血、网络脏腑肢节,沟通人体内外的能量,{如电能、电脑软件、城市管道。穴位是电扭,红、绿灯}。

3、组成:

十二正经-----手足三阴经------手足三阳{如江河}。

八条奇脉-----任、督脉。----冲----带-----阴、阳跷脉。维脉是水库。

十五络脉-----别脉{连阴阳}、浮脉{呈体表}、孙脉{泄痧通道}。

4、流注:肺----大肠----胃----脾----心---小肠----膀胱----肾---心包------焦------胆------肝---(肺)。

5、阴阳:脏为阴、腑为阳

6、结论:

(1)一切疾病的产生原因是经络的失控 (堵塞,脏腑失衡)。

(2)、症状初期在经络{亚健康},中期到脏腑。晚期入“膏肓”。

(3)、多病体弱、久病体虚。

(4)、健康{经络通畅};阳虚{常生病};阴虚{阳转阴} 病入腑 。阴阳两虚(火用完、电不足) ;气血枯 {腑症连五脏}。

(5)、运动不会增加能量, 只能消耗能量。 睡眠是储存能量最好的方法。

二、经络与穴位


1、  手太阳肺经

走向:胸--- 手。手臂内 拇指端。

功能:人体“总理”。

所主疾病:呼吸系统:---(肺、喉)、甲状腺、皮肤病。

主要穴位:(始)中府、尺泽、列缺、太渊(原穴)、少商(拇指尖)(端)。

中腑:{锁骨下}:咳喘、胸闷痛、肩背痛、咽喉肿痛。

尺泽:{手腕纹中}:咳喘、发热、急性胃肠炎、小儿惊风。

列缺:{桡骨腕上}:咳喘、颈、咽痛、手腕无力、牙痛。

太渊、:{腕纹桡凹处}:咳喘、咽肿痛、心悸、乳痛、呕吐。

少商:{拇指桡侧甲沟旁}:鼻塞、咽喉肿痛、扁桃炎、发烧、中风、中暑、昏迷。


2、  手厥阴心包经

走向:胸---手。(手臂内 中指端)。

功能:代心“受过”。保护心脏。

所主疾病:心、血管系统----心肺,-胃,胸、腹痛,掌心热、失眠、昏迷。

主要穴位:(始)天池、曲泽、内关、大陵(原穴)、劳宫、中冲{中指尖},(端}。

曲泽:{肘横纹中}:发烧、心痛、心慌、急性胃肠炎、咳喘{放血、拍}。

内关:{腕横纹中上2寸}:心痛、心悸、胸闷、胃痛、呕吐、哮喘、咽喉肿痛、失眠、偏头痛、休克、昏迷等。

劳宫、{手心、中指尖下}:心痛、呕吐、口舌疮、胃、胸肋痛、中风。


3、手少阴心经

走向: 胸---手。(手臂内 小指端)。

功能:人体的“君主“。主神志,心。

所主疾病:心、血管系统。----- 心烦、胸闷、咽干、口渴、目黄、肋痛、手心热、心、胸、大脑、神志病;

主要穴位:(始)极泉、少海、神门(原穴)、少海、少冲(小指尖)(端)。

极泉:治冠心痛、肺心病、颈椎麻木。

少海:{屈肘肩经骨内侧}肘关节痛、落忱。

神门:{腕上桡侧}心痛、心悸、失眠头痛、胃痛、肋痛{轻揉}。


4、手阳明大肠经:

走向:手----头。 手臂外 食指侧。

功能:大肠的“保护神”。

所主疾病:上肢--- 食指、背、上肢。后背酸麻胀痛;结肠、直肠。

五官:眼黄、口腔病、目涩、鼻出血、牙龈痛、咽喉痛、便秘。

主要穴位:(始)商阳、合谷、阳溪(原穴)、曲池、肩髃、大椎、扶突、迎香。

合谷:{虎口}止头痛、睡晕、鼻衄、牙痛、痛症、炎症、面难、昏劂

曲池:{屈肘模纹外凹处}发热症、吐泄、上肢麻痛、便秘。

手三里:{曲池下1。5}上肢酸痛、牙痛。

迎香:闻香味,鼻塞、加风池特效。


5、手少阳三焦经:

走向:手---- 头{枢纽}。(手臂外,环指侧)。

功能:淋巴系统、炎症。

所主疾病:耳病 {聋、鸣、痛}、头、目、咽喉痛、鱼尾纹。

主要穴位:(始)关冲{环指外端}、阳池(原穴)、外关、天井、肩賿、大椎、翳风。

外关:{腕背内关相对}。热、痛症、耳鸣、目赤、惊风、手指痛、颤。

肩賿:{肩关节后凹处} 治肩痛。

支沟:腕背横纹三寸}肋痛、耳痛、便秘、{加腹穴}。

翳风:耳垂后凹处} 主治风症。


6、手太阳小肠经;

走向:手--- 头  (手臂外,小指侧)。

功能:安神、舒筋

所主疾病:十二指肠、空肠、回肠、腹痛、腹泻、颊肿、咽喉肿痛、肩臂外侧痛。

主要穴位:(始)少泽、后溪、腕骨(原穴)、肩贞、天宗、听宫。

后溪:{握拳小指下凸处}急性腰扭伤止痛特效,落枕。

肩贞:肩关节后、肩肘炎。

天宗:肩胛前凹处,电脑病 {颈肩痛}。


7、足太阴脾经:

走向:足----胸。(腿内前,胸腹侧)。

功能:妇科首选。转化津血液,脾旺气盛,脾虚流诞 {晚餐过量}。

所主疾病:免疫、内分泌系统。妇科病、胃脾胀痛、便溏、流口水、肿瘤、结石、大腿内酸胀痛。

主要穴位;(始)隐白(大趾指尖)、太白(原穴)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、血海、冲门、周荣、舌根。

太白:{大趾骨节后凹处}腹胀、便稀。

三阴交:{脚肉踝上三寸凹处} 脾、肝、肾经交会处、妇科首选,(加合谷流产)。

阴陵泉:[膝下内侧] 妇科万灵丹。

血海:{膝上内侧} 妇科症、抗过敏。


8、足劂阴肝经:

走向:足---- 胸。(腿内中,胸腹侧)。

功能:护卫人体“大将军”。

所主疾病:生殖系统。肝脏、眼、妇科、腰、腹痛、筋痛(关节)、泻泄、胸满。

主要穴位:(始)大敦(二趾指尖)、太冲(原穴)、行闻、膝关、期门。

行间:{拇趾缝后0。5寸} 治肝病、肋痛、头痛、目眩、失眠、经多。

太冲:{拇趾缝后1。5寸}治肝病特效穴,乳腺炎、失眠、痛经、经不调。

期间:{乳头下第六肋处} 治肝病加行间,胃痛、腹胀、乳腺炎、小便不利、肋间痛。


9、足少阴肾经:

走向:足---- 胸。(腿内后,胸腹侧)。

功能:人体先天之本

所主疾病:生殖、泌尿、骨骼系统。腰痛、耳鸣。面黑、头晕目眩、气短、下肢无力、水肿、男、妇科病,惊恐、心烦等

主要穴位:(始)足小趾、涌泉、太溪(原穴)、阴谷、俞府(端)。

涌泉:{足心前1/3处}。休克、中风、中暑、昏迷、小儿惊风、头痛、目眩、失眠、咽喉肿痛、下肢瘫痪,12指溃疡、心效痛、肤糙。

太溪:{后踝后}咽炎、腰痛、手脚凉、气喘、足跟痛、经不调、牙痛、阳萎、肾炎、耳病、脱发。


10、足阳明胃经:

走向:头---足。。(腿前,胸腹侧)。

功能:后天之本,人体的“电能、电压”。

所主疾病:脾、胃病症、乳腺炎、膝关节及下肢外侧痛胀。

主要穴位:头维、四白、迎香、天枢、足三里、梁丘、解溪、冲阳(原穴)、历兑(端)。

迎香:{鼻翼凹处}  鼻塞、鼻炎、面神经麻痹。

四白:眼眶下凹处} 养颜、眼病、去皱。

天枢:恶心、腹泻、便秘{刮、拨、炙}。

梁丘:急性胃痉孪。

足三里:“肚腹三里留”、胃病特效穴。


11、足少阳胆经:

走向:头---足。(腿外侧,胸腹侧)。

功能:保健“万金油”。

所主疾病:胆囊炎、结石症、神经、微血管、呼吸系统。心肋痛、关节痛、口苦、肤暗、大小腿外侧痛。

主要穴位:风池、肩井、环跳、风市、阳陵泉、悬中。

风池:{后头枕凹处} 感冒、头痛、发烧、失眠、鼻塞、鼻炎、颈椎病。

肩井:{大椎与肩膀峰中点} 肩臂痛、落枕、头痛、乳腺炎、经多、高血压、电脑病、牙痛。

阳陵泉:胆囊炎、泛酸、胃炎{加中脘、足三里}。


12、足太阳膀胱经:

走向:头--- 足。(腿后侧,腰背督脉侧)。

功能:运送体液的水官。最长经,脏腑反射区。

所主疾病:头项部、肾腰背、下肢后部及对应反射区病症。泌尿、生殖、妇科。

主要穴位:晴明、天柱、大椎、肾诸穴。承山、委中、昆仑、束骨(原穴)至阴(端)。

晴明:{内眼角上}眼病、打嗝。

肺---肾俞:对应脏腑反射区治疗。

上、中、下髎:腰痛、痛经、妇科特效穴。

委中:腰背有效穴,坐骨神经痛、吐泻、腹痛。

承山:小腿抽筋、腰痛、便秘。


13、任脉

走向:头--- 足。(前头、胸)。

功能:女性激素、妊娠。生养之本 、阴脉之海,分泌性激素,促进性功能。缓衰老,补阴补肾要经。

《内经》曰:“女七岁,肾气盛,齿更发长;二七天癸至{未经};三七肾气均;四七发长体壮;五七阴脉  衰、面始焦、发始堕;六七三阴脉衰{手、足三阴},面焦、发始白;七七任脉虚,天癸至、地道不通”。

所主疾病:带下、腹中结块、胸、腹、病、妇、男科病。

主要穴位:天突、承浆、膻中、中脘、神阙、气海、关元、会阴。

膻中:{两乳间} 宽心顺气、疗“气病”,(四指并扰顺时针揉、向下推,忌向上)。哮喘、心悸、心绞疼。

中脘:脐上四寸}胃病“脾胃之疾”无所不疗。

神阙:“命蒂“{瓜蒂} 属脾。“脐疗治百病”。静脉网、渗透力强。

气海:{肺下1。5时}“性命之祖”,“十二经根”,“脏腑之本”,“呼吸之门”,“气血之所”,“气海充足”,“百病可治”。精是本源、气为动力、神是主牵、腹式呼吸{气功法}。

关元:{脐下三寸}男藏精、女蓄血之处。主治妇科虚症、男科性功能弱。


14、督脉:

走向:头--- 足。(后头、背)。

功能:总督人体精气神,“阳脉之海”主髓通脑、肾经。

所主疾病:头、五官、四肢、脊椎。

(例)打喷嚏、难控制,早7时好转、手脚凉、推督脉七日愈。

主要穴位:(始)百会、风府、神庭、人中、大椎、至阳、命门。

百会:(头顶正中}阳气汇聚之处。降压、美发、治头痛特效。头晕、健忘、中风、脱肛{炙二周愈}、泄泻。

人中:昏迷、抽搐、小儿惊风、口眼歪斜、腰困酸痛、癫痫发作。

风府:{后头发际上一寸}头痛、颈椎病{加风池}。

至阳:{与肩胛下角齐}咳嗽、气喘、心纹痛。

命门:脐对应。壮腰补虚,腰痛,补阴阳。{吃药是拔苗助长}。

长强:{尾骨下} 泄泻、便秘、腰困酸痛。


三、经络常见病刮痧:(含按摩、点揉)

1、感冒:风寒、风热、暑湿、头痛、咳嗽、发烧、流涕、腹泻、呕吐、鼻塞

刮、按、搓揉督脉及两侧{百会、风池、大椎、至阳}。鼻塞点揉迎香,咳嗽加刮拭肺经的中府、尺     泽、列缺。 发烧加曲池、合谷。呕吐加刮拭足三里。

2、哮喘:喉中痰鸣为哮,呼吸急促为喘,支气管炎肺气肿。

督脉:膀胱经上部{至阳---肾俞}、胸部{天突---膻中},肺经。

胃经:足三里至丰隆。肺炎同经刮拭。

3、胃肠炎、急慢性痉、溃疡、呕吐:督脉的脾胃穴,任脉的上、中下脘,胃经的梁丘、足三里,

腹胀加天枢、气,呕吐加公孙、内关、天突,腹痛加关元、巨虚,腹泻加阳陵泉、大肠俞。便秘加支间穴。

4、心绞痛:放射性至左肩、臂、小指、无名指。刮拭督脉,(大椎、心俞、至阳穴重点刮拭)。

刮拭任脉,(天突、膻中、内关穴、太溪、重点刮拭、点按)。心悸加阳陵泉、足三里穴。

5、眩晕;头晕眼花、恶心呕吐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贪血、神经衰弱等。

刮拭督脉,(百会、风府、风池、肝肾俞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勇泉穴、太冲穴)。

6、颈椎病:颈椎骨质增生、椎管狭窄、肩肘炎、落枕。

刮拭督脉颈椎区{风池、大椎}、天宗、曲池、外关、阳陵泉、悬钟穴。

肩痛加肩井、至阳。落枕加手背落枕穴、阿是穴

7、腰痛:外伤、劳损、增生

刮拭督脉、膀胱经、肾俞、腰俞、后溪、委中、承山、阿是穴。

坐骨神经加:环跳、风市至悬钟穴。

8、痛经:子宫发育不全、前屈、后倾、宫颈狭窄、内膜异位。

刮拭督脉:肝、肾俞、上中下髎、气海、耻骨、阳陵泉、三阴交、太冲穴。

9、乳腺增生:乳腺结节、条素状。

刮拭督脉上部,胸前{乳房上}、肩井、血海、丰隆、太冲穴。炎症加后溪、膻中、内关。

10、儿科病:同上亦轻、无痛法刮拭。惊抽{惊风}加百会、人中、勇泉、阳陵泉、太冲

11、鼻衄(鼻出血):风池、督脉{肺俞、胃俞}、迎香、食指、血海、三阴交、太冲。

12、牙痛:下关、颊车、合谷、太溪、内庭

13、咽喉肿痛:

督脉:颈、肺部、尺泽、列缺、曲池、合谷、丰隆、太溪。

阳虚症刮督脉,阴虚症刮任脉,气虚症刮任督脉{膻中至关元、脾俞至肾俞}足三里、涌泉;

血虚症刮任督脉{心俞至脾俞}、中脘-、神门、血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穴。

附注:


刮痧调理应遵循:刮痧、排毒加调理的原则,运用心理、生理、饮食相结合的方法。